1.夏至
夏至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,在每年公歷6月20日,或21日,或22日。夏至這天,太陽運(yùn)行至黃經(jīng)90度(夏至點(diǎn),目前處在雙子座),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(dá)一年的最北端,幾乎直射北回歸線,此時,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(dá)到全年最長。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(qū)來說,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。在北京地區(qū),夏至日白晝可長達(dá)15小時,正午太陽高度高達(dá)73°32′。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,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。
2.夏九九歌
最能反映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氣候特點(diǎn)的是最近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廟正廳的榆木大梁上的《夏至九九歌》,全文是:
夏至入頭九,羽扇握在手;
二九一十八,脫冠著羅紗;
三九二十七,出門汗欲滴;
四九三十六,卷席露天宿;
五九四十五,炎秋似老虎;
六九五十四,乘涼進(jìn)廟祠;
七九六十三,床頭摸被單;
3.夏至習(xí)俗
祭神祀祖
夏至?xí)r值麥?zhǔn),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、祭祀祖先之俗,以祈求消災(zāi)豐年 。因此,夏至作為節(jié)日,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!吨芏Y·春官》載:“以夏日至,致地方物魈!敝艽闹良郎瘢鉃榍宄哪、饑餓和死亡。夏至日正是麥?zhǔn)罩,農(nóng)人既感謝天賜豐收,又祈求獲得“秋報”。夏至前后,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“過夏麥”,系古代“夏祭”活動的遺存。
消夏避伏
夏至日,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折扇、脂粉等什物。《酉陽雜俎·禮異》:“夏至日,進(jìn)扇及粉脂囊,皆有辭!薄吧取保枰陨L(fēng);“粉脂”,以之涂抹,散體熱所生濁氣,防生痱子。
|